送月子是什么意思

福贝月嫂 2023-08-01 15:42 编辑:admin 80阅读

一、送月子是什么意思

妇女分娩,俗称“坐月子”。小儿降生之后,到亲好友,尤其产妇娘家近人,都来看望,并送白面、稻米、红糖、鸡蛋等物。有的也为婴儿送花布、童衣以示祝贺,称送月子。此风至今犹存。

二、我们这里过满月的习俗是什么啊

做满月

出生满一个月叫「满月」,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,女婴则是第二十九天,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「做满月」,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,取二十四孝之意,以其小孩长大后会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。

这一天要剃掉婴儿的头发,称做「理胎发」。理胎发的规矩很多,要先备妥葱、红鸭蛋、红鸡蛋、石头、金锁片、铜钱放在浴缸内,婴儿剃发前须先沐浴,并用红鸡蛋及鸭蛋在婴儿头上轻轻滚动三次,取其「红顶」,希望他平步青云、功成名就;葱取聪明之意;红鸡蛋有再生、繁殖及圆满之意,也希望长个鸡蛋脸;红鸭蛋希望他长得高壮的寓意。而葱取意「聪明」、石头取意「压胆」,期待小朋友头壳快快长硬,如同石子般坚硬、健壮;金锁片及铜钱取意财运及好运、「大富大贵」。

这一天,要做鸡酒油饭祭拜神明、祖先及床母。

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,给外甥送「头尾」。所谓「头尾」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而言,包括帽子、衣服、银牌或金锁、手镯、脚镯、鞋袜等。这种「头尾」,在以前非常讲究,尤其是有钱人家,一共要送「做满月」、「做四月日」、「做周岁」等三次,其中以做满月和做周岁送的衣物最多。

此外还要送蜡烛和「红龟粿」。现在生孩子时一般朋友也会送衣物来,所以就另作「油饭」和「米糕」以为答礼,也有人用「酥饼」与「汤圆」为答礼的。对方为了表示回礼,就把少许的米放在锅、盆等的容器中,上面再放一些豆子,用意是祈求婴儿健康。

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及满月这一天,除了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外,还要准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,此后,每年中元、端午、七夕、除夕等节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床母,直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为止。

步骤及程序

先将石子、硬币及葱加入煮蛋水;

将捣碎之葱及蛋黄抹在婴儿头发上,再将头发洗净;

剃发;

将红蛋放在婴儿头上,轻轻的来回滚三次,口念:『鸭卵身、鸡卵面,好亲成,来相匀』。

(有红顶之意,象徵未来功成名就、生官吉兆。)

将胎发及石头包在红纸内,放于屋顶上。

或有旧俗例:由长辈将婴儿抱至户外进行喊老鹰的习俗,经婴儿抱着绕行屋子一圈,用赶鸡竹棒敲地边唱说:「老鹰飞上山、囡子紧做官、老鹰飞高高、囡子中状元、老鹰飞低低,囡子紧做父。」或说「老鹰飞高高、生子生孙中状元、老鹰飞低低、囡子快做老父」。这些童谣大多是为小孩祈福,期待将来有所成就。古时女孩不能做官,故大多只叫老鹰老鹰几声。最后将红蛋分给围观或邻近的小朋友。

亲友礼俗:

外家:

婴儿外婆此天会备「头尾贺礼」及「外婆圆」送来女儿家。现今大多用礼金代替。

头尾贺礼即是婴儿从头到脚所需穿戴的衣物,包含所需的鞋袜、手环及金饰。

外婆圆就是外婆送的粉红色圆子。

亲友:

多半送衣物、金饰及红包等礼品,俗称「送庚」;

或用红线作一小袋将钱币或银元放入袋中,再将袋子挂在婴儿脖子上,俗称「挂领」。

喜家:

备油饭、米糕、酥饼、红圆,现代人有用蛋糕、饼乾等答谢亲友;

亲友在回礼时依古礼须放少许白米及几粒小石头于容器中,以期婴儿身体健康。

若是第一胎为男婴,旧俗由父亲带着一只鸡、六瓶米酒及一盘油饭的「媒人礼」,去答谢媒人,媒人则以金饰回礼,且留下鸡与油饭,但退回一半米酒。

婴儿出生三天及满月这天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,并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,此外,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前皆须于每年中元、端午、七夕、除夕或初一、十五等日祭拜床母。

祭拜家中神明:

半生熟三牲;

水果;

清茶三小杯;

酒三小杯;

油饭、米糕、发粿、红蛋;

点烛火;

神前献茶、酒;

焚香三柱迎神,并祈求婴儿平安顺利长大;

香烧至三分之一时,双手捧持金只拜供神明;

烧寿金、刈金、福金等三色金;

将酒撒于纸灰上;

收拾供品,礼成。

祭拜祖先:

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;

全熟三牲;

水果;

清茶三小杯;

酒七、九或十一杯;

油饭、米糕、发粿、红蛋、汤圆三碗;

上供品,酒供几杯、筷子同样摆双;

点烛;

献茶、酒;

焚香三柱,并祈求祖先保佑婴孩快快长大;

香烧至三分之一时,双手捧持纸钱拜供祖先;

烧刈金、大银;

将酒撒于纸灰上;

收拾供品,礼成。

三、为什么孩子满月了,要请吃满月酒啊?

高兴啊,所以要报喜。那别人要去看看,就要带礼品。人多了就要摆酒席,后来慢慢就变成一种习俗了。

四、产妇坐月子送什么

可以送一大包尿不湿啊,这个最实惠了呵呵

五、关于满月的一切

月亮在这时候成为一种圆满。所有人都忘记了它的残缺。月亮大多数时候的残缺令人怀想。那是一种真正的残缺之美。

便让月亮完整地度过一个晚上,展示所有人间的美满。这人便望着满月,心怀美妙的念想。中秋———中国人的秋天。秋高气爽。

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情怀,由此而来。要说这样的满月,一个月有一次;这样的大团圆,一年有一次。这好日子,就落在了秋天。而每个人的人生,几乎一开始就与月亮有关。我说的是满月———出生后的满第一个月。人生到了这样的时辰,也算有了第一次圆满。母亲坐满了“月子”,抱着满月儿出门,过桥。到现在,上海的街头,还可以经常看到这样抱着小囡在外白渡桥、城隍庙九曲桥、老闸桥、泥城桥……打转的人们。那种圆满之中过了人生之桥的寓意,是深刻的。这样的满月,月亮心里有数。每年秋天出现一次。夜晚的月光与秋水,与我一起颤抖。

这是我满月的日子。1956年初秋。在那时,我们家曾在南京路上的新雅办过酒水,在席间,我祖母将一枚小小的红色嵌宝戒套在我细嫩的手指上;我相信,那天我一定还尝过酒的滋味。上海人家在这种酒席上,总归会将小囡抱来抱去,用筷子在酒杯里蘸一蘸,放到小囡的嘴巴里,让其咂吧几下。我想我一定也是这样的,咂吧几下后便皱起眉头。但在酒水糊涂之后,在亲朋好友间几圈接力一般的抱来抱去之后,我手指间的嵌宝戒不见了,就此再也没有看见过。

到现在,这事儿早就被人遗忘了。但有一件事儿却一直让人难以忘怀,那便是当初的菜价。我的祖辈和父辈的人,在许多年以后还记得并且唠叨着,那时候的新雅,一道叫“白玉藏珍”的名菜,是4.80元,番茄鸡柳,1.80元。

这样的菜价让人垂涎欲滴。后来我在1956年8月的《新民报》晚刊(《新民晚报》前身)上,证实了这些菜价。

这生活中,有许多东西正在消失,永远不会再回来了;同时,也会有点兴奋,将来的,真的什么都会发生。便看一个人,有多少已经过去,还有多少将来。在这个时候,人便像是一条线上的一个点儿,从这个线的这一头移向那一头;这有点像自由市场上小贩手中的杆秤,上面垂着的秤砣;当人活出一点分量的时候,这个秤砣也就要往外移了,这杆秤上的刻度,是岁数。

在人生开始的时候,生活里便有着太多的可能性,从那时候开始,每天经历的事儿并不都是重要的,每天发生的重要事件也不一定会经历。而那些经历过的、看上去并不是重要的事儿,现在觉得是最值得珍视的。

那便是满月。圆满、滋润,炎夏烦躁的感受日渐消失。清凉和明媚的水浸润了我的记忆。永远没有什么可以改变,也不要有谁离开。

二、满月

这是婴儿出生后一个月时所行的仪礼,惠安是于满月前择吉进行,称“请送庚”。届时产妇外家要送婴孩衣服、被仔、背中(襁褓)等,另有银项圈、天官牌、八卦图、脚环、手镯等避邪金银饰品,意在锁住小孩,不让受灾受难,永保长命。德化习俗,还要送大米约0.5公斤,陶器1个,内装带骨的猪肉一块,以祝愿婴儿根基壮固。是日祀神宴客,宴毕,请一位高龄剃发匠给婴儿剃胎发,称“剃满月头”。其时要旁置一盆洗头的温水,水中有银市或铜钱,其枚数各地不一,惠安要16枚(16文),安溪则要与一年中的月数对应,若逢闰月要置13枚,铜钱一面铸有汉字“某某通宝”的谓之“字”,反之为“万”。

在惠安,有的地方还在盆边放几株葱,一面镜,葱主聪,镜主明,合谓聪明,其旨意一目了然。剃发毕,洗头水泼弃,认真察看钱币翻多少“字”,如果翻八个铜币有字,就说婴儿“好八字”。内地县的习俗,要再由一个婶姆,用背中把婴孩背上,遮着一把裂缝的雨伞,绕自家的房屋走一圈,并边用手中一根裂尾的竹梢杖儿,不停地敲着地板,边喊:“觅叶呼!”(“觅叶”为老鹰,德化称“叶婆”)认为经过这个仪式,婴孩以后胆量就大,可临事不恐。为了进一步增长婴孩的胆量,以使日后不畏风险,还要于婴孩睡时,在其胸前压上一个轻巧的小秤锤,叫做“压胆”。看来泉州人“敢拼才会赢”的大无畏精神,早在婴孩时即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,尽管方法并非科学,但主观动机却是十分明确的。为了让婴孩见世面,增见识,有的家长还把刚剃过“满月头”的婴孩,抱出家门,到村中或街上一游。这天在赠送亲友邻居的:“龟餜粽”中,有一种叫“满月圆”的米餜,其状有如奶头,上面点红,是母乳饱满、婴孩健康的象征。满月这一天,婴孩就可以离开母亲的身边,开始睡摇篮,在母亲那优美的《摇篮歌》中渐入梦乡:“捂捂摇,捂捂困,婴仔乖乖困,一瞑大一寸。摇啊摇,婴仔摇,狗仔乖幺幺,一瞑大一尺。”旧时,婴孩满月时,泉州还有认贫困多子女的亲朋邻里,甚至是乞丐(需品行端正并有家属者)为干爹娘的习俗,希望分享他们的福根,使婴孩顺利成长。这大概是人们认为婴孩有如花草,娇贵者难养。“臭贱”者易活。一般干爹娘要于满月时送给干儿子木饭碗、木匙(可能是瓷质易摔碎)、长命锁以及衣、帽等生活用品。如干爹娘是乞丐,所送礼物则主要是一个草编的微型“加志”。“加志”是乞丐行丐的标志,是用来装纳碗筷、钱物的草袋,给婴孩挂上,就可以像干爹娘那样“贱命少病”,耐拖磨,顺顺大。有的婴孩是于第一个“七夕”,“七娘妈”为“契母”。满月过后三个月,即婴儿出生四个月,又要做“四月日”。其仪俗与满月大同小异。晋江等地做“四月日”时要第二次剃发,但这一次连眉毛也要剃光,说是剃掉眉毛才不会“遮眼光”,长大后也就不会贪心。有的地方,还要取红头绳或红绒线在婴儿的四肢腕部,各系一圈,说是可使其长大后不偷不盗。用意可嘉!大概是婴儿来到世间四个月,各方面都大有长进,消化能力也大大提高,故这一次又得多增加一个“开荤”的仪式,就是拿一丁点熟虾肉或肉和蛋,在婴孩的嘴唇上拭擦一下,表示开始食用荤菜,有的还要用香菇再擦一下,意为香嘴。

在山西城乡,至今仍然流行着给孩子过满月的习俗。

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,往往要举家庆贺。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 。过满月,是在庆祝“ 家有后人”、“ 添丁之喜”、“ 足月之喜”。

山西境内、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。一般情况,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,到家里作客,吃一顿“满月宴”,然后离去。给孩子所带礼品,有小儿衣物、食品,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,但饭是一定要吃。

在山西晋南农村,像闻喜县等地,在过满月时,颇有讲究,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,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,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:上衣、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,这三百尺的布料,可以容纳多少件衣服是可想而知的。

到过满月时,把这块别好的布料连同上面的衣服带到过满月的人家,作为礼物,挂在院子上方,表示庆祝。然后,客人中的妇女,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,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,红线上拴着送给孩子的零花线,并问长问短,以示祝贺。

过满月,在晋南是比较隆重的。要亲朋会聚,吃顿席,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。

如今,随着开放改革,农村过满月也有新变化,有一些人改变了过去的做法,带些装饰品,或是给孩子带上玩具,这些情况已经逐渐多起来。

过满月,既是添丁之喜,同时也是希望孩子长寿。

摘自《山西民俗大观》,李彬著,中国旅游出版社,1993

据德国网页网日前报道,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44名16岁以上的德国人,其中有一半的德国妇女认为满月对他们的睡眠有影响,四分之一的男士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。而在50年前,只有23%的妇女认为满月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,男性为21%。

另外,调查还表明,失眠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德国妇女。近四分之一的妇女总是会在夜间醒来,并且无法再次入睡,而这个比例在男士中仅为16%。在进入而立之年以后,男士中受失眠困扰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0%左右,而妇女的情况则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恶化。30岁至44岁之间的妇女有8%深受失眠之苦,而到了60岁以上,这一比例则激增至38%。大约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缺少睡眠,其中女性的比例为54%,男性则为45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