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庐生的人物生平

70 2024-09-02 15:52

在庐江教育界,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三口之家:丈夫蒋庐生,庐江二中校长、党支部书记、高级教师;妻子俞书华,巢湖市政协常委、安徽省政协委员、庐江三中副校长、高级教师;女儿蒋俊,中国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。提起这一家,庐江教育界无人不知,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赞佩不已。他们夫妻恩爱,子女学业有成,家庭民主和谐,他们尊老爱幼,热心助人,他们用追求、进取、爱心、奉献诠释了家庭和谐幸福的真谛,他们创造并传递着家庭的幸福和谐。早在1997年,安徽省教委就授予他们夫妇为“全省教育系统比翼双飞好夫妻”的光荣称号。2000年,在巢湖市职工跨世纪赶超立功比赛中,他的家庭又被评为巢湖市文明家庭。

俞书华在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时,一直不放弃自己个人的专业追求和人生价值。她1982年安师大数学系毕业,20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。她专业功底坚实,课堂教学深入浅出,教学方法新颖灵活,深受学生欢迎,曾荣获全县高中教师数学大奖赛一等奖。所教学科高考成绩多次在全县名列前茅,多次获得优秀园丁奖,两名学生在高考中数学获满分。辅导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三等奖。撰写论文发表,并有一本论著《初中代数参考教学》出版。

1999年以来,她先后当选为市政协委员、市政协常委、省政协委员。她切实履行委员职责,积极建言献策,围绕庐江经济和社会发展,建设和谐庐江,提出多项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。有《关于加快开展建设罗河铁矿》等三份提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,并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
2003年她担任庐江三中副校长,全力协助支持校长工作,所分管的工作扎实到位,成效显著,深受教职工的肯定和尊重。2007年被评为县“三八红旗手”。

互敬互爱,共织家庭幸福之彩卷。

结婚23年,蒋庐生夫妇互相鼓励,互相提携,民主平等,共同创造事业的辉煌。生活上,他们风雨同舟,同甘共苦,相濡以沫,共创幸福美满家庭的佳话。

互相扶持,共度艰难岁月。他们夫妇永远忘不了刚刚组建家庭时的艰难日子。他们两家各自都有五个兄弟姐妹,各自在家排行均为长子长女,家庭生活都不富裕。他们的工资在资助弟妹上学后已所剩无几。他们省吃俭用,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俞书华10年间连一件喜欢的衣服都舍不得买。可他们从未因为“钱”红过一次脸。也忘不了1992年前后的难熬日夜。由于生活的重担、工作的压力,身体原本就瘦弱的夫妇先后生病住院。全家向散了架似的。蒋庐生住院期间,妻子忙里忙外,顶起家庭的全部重担,却从未请过一天假,缺过一天课。在蒋庐生身体渐渐恢复后,妻子因过度劳累又患了胸膜炎,慢性胃病又复发,瘦得目不忍睹。于是家中一切又压在丈夫身上。蒋庐生一边服侍妻子,一边照看孩子,一边还要负责学校工作。因为疲劳过度,经常晕倒。可是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,硬是咬紧牙关,互相支撑着挺了过来。

互相勉励,享受廉洁幸福人生。如今,作为校长副校长和双双高级教师的他们,生活已是小康富足。但他们时时告诫自己,廉洁自律,权为民所用,绝不贪念身外之财,绝不搞权钱交易。学校大型基建项目严格实行招标,大宗物品实行政府采购严格按章办事。学校实行民主管理,校务公开,教师聘任、调入等等人事坚持原则,集中研究。妻子俞书华不仅是支持丈夫工作的贤内助,更是难得的廉内助。有请客送礼说情的事,她坚决支持丈夫拒收礼金,秉公办事。她常常亲自退还推却不掉的礼金,实在不得已,她都变相退还。她说“堂堂正正做人,清清白白为官,图的就是一个‘心安理得’。”她还说“为官者的幸福生活,首先是一个‘廉洁’。”

教育子女,扶助弟妹,共育英才。蒋庐生夫妇的独生女蒋俊,2002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,200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硕博连读,中共党员。2008年将转为博士研究生,女儿令人艳羡的学业、学历正是他们夫妇科学民主的教育方法的成果。他们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和自理能力,远离溺爱误区。小学和初中六年,女儿上学,他们从未接送过。无论风吹日晒、道路泥泞,瘦弱的女儿都是一人背着宽大沉重的书包,穿过塘埂小路,穿过喧闹的马路去学校。女儿从不奢求工作繁忙的父母雨雪天气会送伞送衣去学校。他们更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。教育孩子待人礼貌,团结友爱,遵纪守法。孩子从小学到高中,都是三好学生,高中还是省级三好生。

不仅如此,俞书华的弟妹四人读书、考大学都是在他们夫妇的资助、监护下完成的。俞书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,当时工资只有50余元的情况下,丈夫每月领到工资总是按时将她大弟弟的大学生活费30元寄出。在他们的帮助下 她弟妹四人都考上了大学,顺利成才。现在,他们夫妇还在为侄儿们读书成才继续操劳着。

孝敬公婆,尊重老人,传承美德。在蒋庐生父母的眼里,儿媳俞书华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。两位老人每年生日,她都放在心上,超过任何一个儿女,操办宴席,购买礼品。平时,只要有空,她就带着老年人营养品和老人喜爱的食物回去看望。特别是2000年,婆婆生病期间,俞书华总是白天上班,夜晚抽空到医院陪护,在病床前服侍,喂药喂饭,擦洗身体。婆婆病逝以后,年过70的公公深感丧偶的孤独,性情有些抑郁。俞书华一方面照顾陪伴得更多了,一方面又跟丈夫商量安排老父的晚年生活。现在,老父又娶老伴,生活得很融洽。他们夫妇尊重老人意愿,十分支持,经常回家探望。尤其是俞书华跑得更多,与新婆母相处得很好。近来,老人喜欢外出旅游,也得到他们夫妇的理解和支持。每次外出,俞书华都送回去两千元费用。只要老人舒心,俞书华都愿意竭尽心力去做,她已成为两位老人不折不扣的“依靠”。

关爱邻里,乐于助人,共谋和谐。在蒋庐生夫妇的小家大家,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关爱之情。这种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,未免有些许狭隘。可他们一家却能将这种爱延伸到亲朋、邻里、同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,共同书写着爱的博大崇高,共同谋求更广泛的和谐新境界。

蒋庐生校长作为一校之长,在严格管理、严厉治校之外,总是给每位职工以人文关怀。哪一家有人生病、哪一家孩子升学需要托人说话,等等,来请求校长,他都能极尽能力予以帮忙。俞书华在邻里学校更是一位热心的民事调解员,人们亲切地称她为“俞大姐”。无论同事邻里有困难,她总是乐于相助,无论单位家庭闹矛盾纠纷,她总是热心调解。一对年轻夫妇闹离婚,俞书华十上家门,耐心说教,甚至陪女方背着孩子步行去乡下婆婆家说教。她还利用五一长假,自费买车票劝其旅游,修复关系。男方感动地说:“我们再闹下去,实在对不住俞大姐了!”女方更泣不成声:“俞大姐,你挽救了我们的家庭,你就是我们的恩人!”单位里,蒋庐生与职工产生矛盾,俞大姐也能不避私情,平心静气主动上门化解。几十年如一日,像这样化解矛盾、调节纠纷的不知有多少次。至于哪家孩子结婚、升学,哪家老人病故、亲人生病,俞大姐都第一个亲自将人情送到。对学生她倾尽爱心,对特困学生她问寒问暖,她捐资助学,扶贫济困,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,并常年坚持捐助张敏敏等大、中学生完成学业,顺利走上工作岗位。

一份浓厚的情凝聚着一个幸福的家庭。一个和谐的家庭、一对成功仁爱的好夫妻引领带动着一个健康和谐的新风尚!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